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

周星:关于电影《文朝荣》的认识

作者/整理:admin 2018-08-31

《文朝荣》是一个当下关于乡村扶贫少有的故事中做得有情感感染力的创作。影片的构思很有意思,是以男主人公文朝荣夫妻的相互调侃和实质上的相互慰藉,构成故事开头和结尾的一个闭合呼应的形式,来构筑文朝荣的故事。进入老年的文朝龙夫妻缓慢的在山坡上前行,同时温馨的调侃关于来世今生和将来还要同为夫妻的温馨对话。在这里,周围是一片一片他们30年来带领乡民们摆脱贫困种植下的大片林地。而他们自己和蓬蓬勃勃的林地形成反差,步履开始蹒跚,然而他们的生命延续在林地之中。

这是有一个预示性的场面:即使岁月流逝,经年累月所造就的脱贫致富的山林,既是他们相提并论、扶持到老的情感体现,同时也是这一对老人生活乐观、不为贫困所压倒的精神的体现。但真正重要的,是为整个影片力求去描写普通人,他们的牺牲自己而奉献乡村改造自然而富足农村,更多的呈现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常态。这种生活常态,在影片中不断地让一种平凡的英雄的生活状态得以立体化,真切而避免了过于概念化。和所谓塑造英雄的崇高相比,那可能冲淡了常人的情感意志的感染力。

作为影像传记人物表现,《文朝荣》的真实生活中的影像人物塑造具有可以探讨的东西,包括:其一表现所谓“超凡脱俗”乡村干部的奇异性,其二表现脚踏实地乡野常人的动人性,其三在奇异性故事和常人泥土性糅合上做了这一类电影很好的把握。所谓奇异而凸显高尚品质,而常人性即凸显七情六欲的合理,二者结合则是亲切的现实人和品性闪现光芒的真实人生的表现。

1、所谓超凡脱俗,也就是作为一个乡村干部超于凡俗的一些品性,因为他是村支书,责任意识。影片从一开始表现大雨滂沱半夜惦记着村民的安危,体现基层的乡村干部心系百姓的基本的品质。而二月的父亲被倒塌的房屋砸死,作为村书记他更哽咽的痛悔愧疚,并且答应一定要脱贫过上好的生活。正是这开始就显露作为干部特有的语言和关切百姓的好支书的口吻。所有他超越私利,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举止行为,都具有特定身份的规定性。紧接着系列举动就是在贵州最贫穷的县、最贫困的乡、最穷的村里,找到了一个根治乡村贫困的落脚点,山林要恢复植被阻挡水土流失。但一时未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文朝荣运用各种独特的方法,绞尽脑汁动员大家植树,乡村贫穷环境中而形成的极端贫穷,借助林业站站长说唱地方民歌山歌让我们知道穷困连女孩儿都嫁不到这来的困境。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才会发生麻老二抢亲的事件发生。贫困中文朝荣的奇异坚守才显出魅力。艰难的环境下似乎力所不及而去坚韧不拔的工作,从种植受挫到从山路上会滑脱摔,村民们还误打他,麻老二抢人,以及基于乡村救急买棺材契约的不合理性,使得二月只能远走他乡。影片构筑出毕节地区最穷困的山村需要怎样硬朗坚毅的一个乡村领导人,而主人公正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出坚毅的性格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如何在艰难之中看似连联合国都无招法解决的难题面前,依赖忠心事业不惜牺牲精神的基层好干部,创造了令人惊讶的改变。这样的主旋律的人物,这样的国家脱贫的实验区的这种战略,落脚在一个带些传奇似的摆脱自己私利的支部书记身上,自有自身现实的意义。7月19号。习总书记对于毕节地区实验的一个讲话,恰好给影片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习总书记对毕节实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称毕节实验区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强调那里毕节实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回到影片来说。他以这样的似乎山水环境和人很真实可信的这样一个现实折射的脱贫实验,落脚在一个独特的传奇性的人物身上,带着一种真实性的牺牲精神,为主旋律电影增添了动人的色彩。

超凡脱俗的乡村干部的奇异性,显示出一个奇异的高尚品质的人物,但影片其实还还原了真实生活中人的奇异,是来自于平凡而独特的性格。电影回归为常人七情六欲的合理性,发出一种可亲近感的光彩。主人公文朝荣是一个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程度的支部书记,有独特的品格,表现作为常人的特定的生活情态,在家里他是恩爱家人的好丈夫、父亲。结构上的夫妻相濡以沫以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构架,让生活感觉扑面而来。最终妻子总是理解体谅和支持他。忍辱负重是这个家庭的生活常态,文朝荣因为贫困而当年只能让考上高中的女儿弃学的真实性,是贫困造就的合理性,怀着愧疚之心的文朝荣当女儿怀孕之后,百般的呵护,实际上家里也是家徒四壁。在表现本身乡土生活的真实性上,最突出的传奇性情节,是记者意外的听到了歌声,半途中忽然闯入乡村,误以为村干部丧失责任或者不顾百姓死活。带着一种怀疑的眼光闯入文朝荣的家,但真实地看到了书记家里更为艰难,由此印证:这一乡村的痛苦和环境的真实性,更衬托出文朝荣这位书记和乡民们一样是在如何艰巨的环境中,艰难却顽强的和贫困搏杀。超越艰难的去牺牲自己去帮助乡人的独特的性格。另外一个相当动人的情节即借钱。文朝荣为了帮助二月,且遵守三天解救的规则四处借钱,疲惫不堪摔下山坡。把一个生活气息极浓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和生活中的原生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他又只能去呈现诺言,兑现诺言是一个常人的乡约乡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可信的人的生活状态。

不能不说奇异性人格和常人性表现的结合是影片值得赞许所在。更动人的一个场景,是为了孩子上学,没有老师只能动员怀孕女儿代课,既要为怀孙子而百般的呵护的女儿,但当遇到特定的困难的时候,只能牺牲自己去为大家谋福利。电影很好地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奇异性和自然的常人心之间的困惑。影片最大的长处就定焦在于常态人生和超凡脱俗品格融合,破解英雄模范的表现窠臼。文朝荣有常人的困惑,限于常人的困惑之中又有奇异新的责任坚守,职业或者优秀干部的品质让他超越凡俗。正是在这一点上,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常人或者优秀品质的常人和超凡脱俗的党员干部英雄形象。

一些细节在表现奇异性人格与常人性表现出色结合的动人情节值得赞许。为了孩子们读书的相关情节,既有文朝荣本身读书不多的对女儿歉疚的背景,又深明大义的知道文化重要性的现代意识,选择补救办法的常人性:求人---求女儿代课怯生生的举止,而后面则是责任的动人。最出色的是要把家里唯一的赖以生存的黄牛卖掉去修补学校的屋顶。当他拿珍贵的一捧粮食,人都吃不上的粮食去喂食黄牛的时候,妻子察觉异样,家人的不解神态、痛苦劝阻,妻子发现的异样,他举动的诡异性等混合在一起。那种左右为难,内心不舍,却必须舍弃的场面、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一家人如同中国千万家庭一样,本能的不解和撕心裂肺的痛楚,却最终支持丈夫、父亲的结果,让这个情节充满了一种揪人心扉的美丽。而正是这个情节让其异性和平常性达到了让观众叹息而又亲近于常人的感受,电影让人感同身受。这个时候整个影片的表现都统一在这里。

和一些相近的创作相互比照来看,有些不足,比如与出色的《十八洞村》相比,生活意味沉下去的深度还不足,生活细节丰富性显然还不多和不自如;人物表现的伦常性还欠缺;因私的矛盾性和伤害的悲剧性如卖牛等,其实还可以发挥,以及对二月事件处理即利用还有余地发挥。

文/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 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